7月11日,公司自研管道全位置tig自动焊装备在海阳核电项目3、4号机组实现首次工程实体应用,2名项目焊工在车间预制2道4寸不锈钢管道正式焊口,均一次性通过液体渗透和射线检测,标志着公司自研管道全位置tig自动焊装备成功应用于工程实体焊接,为公司自研焊接装备的推广使用开创了良好开端。
近年来,为提升公司建造水平、提高企业竞争力,工程研究院领导班子、智能建造研究所与焊接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在研发与推广的过程中,刻苦钻研、通宵达旦研究自动焊技术,并为多个项目派驻技术团队,提供技术保障,协助完成设备安装调试、指导开展焊工技能培训等工作。
在本次自动焊应用的攻坚战中,工程研究院和海阳核电项目根据公司工作部署,密切协同,围绕公司自研焊接设备投入实体应用开展联合攻坚、精诚合作、攻坚克难,展现了“心往一处想,劲往一处使”拼搏精神,并于2023年7月7日成立了“青年突击队”。让我们一睹他们的风采。
海阳核电项目部管焊队潘建伏(左二),一心扑在海阳核电项目自动焊装备的应用工作中。团队成员对他的评价是“爱笑且暖心、责任感强”。他不太善于表达,但对工作用心、对人真诚,拉近了彼此的心。车间里闷热难耐、噪音大,他主动给大家送水、准备电风扇、找材料、找电工等,细心到还给大家准备防噪音耳塞。每次大家感谢他时,他常挂在嘴边的就是“谢谢大家的支持,这是我们应该做的”。
海阳核电项目部管焊队焊工胡方方(第二排中间)、罗庆华(第二排右一)两位焊工师傅对焊接工作持有的态度与热情,让大家深受感动,罗庆华师傅原本在家中休假,但在听到项目部的召唤后,他提前结束休假返回到工作岗位中。他们说“不能辜负项目部对我们信任,我们任务就是保证焊接质量”。为了自动焊装备能够顺利应用,他们放弃休息时间,认真学习、摸索着。
工程研究院焊接研究所陈军,中国核建首席技能大师,公司高级技能专家、上海市首席技师、焊接教练。他工作繁忙,为了能够推动海阳核电项目自动焊应用进展,已经2次调整个人行程。他全天候在车间进行指导,为大家答疑解惑,毫不保留地将丰富的焊接经验进行传授,使项目部焊工受益匪浅。他常说,“作为一名技能人员,就应该立足基层、干在一线,公司发展得好,大家才会好”。
工程研究院智能建造研究所范鑫鑫,是“管道全位置tig自动焊装备”研发与设计的技术人员,90后的他,朝气蓬勃,爱说爱笑,但工作时一丝不苟。驻场期间,他是自动焊装备“硬件”医生,进行着装备的维护、保养、接线、精调等工作,样样精通,更是在应用过程中找到了装备改良的方法。
工程研究院智能建造研究所杨若昕,无论在工程研究院,还是在海阳核电项目管道车间里,大家常会看到,有一位身材娇小的女生,抱着一个大大的笔记本,在调试程序。90后的她,从事管道全位置tig自动焊装备的“核心——编程”工作。她主要负责程序设计、软件程序的匹配调试与优化等工作,参与过设备硬件模块的组装、人机界面的优化改进,后期维护等,是一位多面手,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。
工程研究院焊接研究院技能人员曾俊超(左一),在整个青年突击团队中,他的年纪最小,是一位00后,一直负责自动焊装备的操作、参与焊接工艺开发。在驻场期间,用生动的理论知识与过硬的实践经验,指导项目部焊工进行操作、分析焊接难点、介绍工作思路,使大家的技能水平迅速提高。他对项目焊工说,“虽然是自动焊,但咱们焊工也要考虑如何焊得更好”。短短的一句话,展现了他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。
工程研究院关辉,从事自动焊装备推广与应用工作,负责与项目部进行对接,大家对她的定义是“团队中的小管家”。工作中,她负责对项目部的沟通与协调,拟定自动焊装备应用的阶段性计划、布置团队工作任务、协调处理现场问题等。工作之外,她关心大家的生活,经常帮大家购买日用品。她常对大家说:“海阳核电项目部给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平台和大力支持,大家要全力以赴,共同努力”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,这是一条必由之路,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。”工程研究院坚持围绕国家和公司重大需求和战略发展的导向,为助力建设科技强国,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目标,进行了管道全位置tig自动焊装备、仪表管预制自动焊装备、窄间隙tig焊接机器人等多种自动焊装备的设计、研制,涵盖了从机械结构设计、元器件选型,再到焊接电源优化改进,以及可触控操作系统开发等方面,真正实现自主化研制。
在后续工作中,工程研究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始终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,研制出更多更完善的自动焊装备,打造自主品牌自动焊装备矩阵,更好的服务于项目现场施工,以实际行动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。